光學顯微鏡一直是研究微觀領域不可或缺的基礎設備。即使在掃描電子顯微鏡、散射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的今天,光學顯微鏡仍然以其簡單快捷的操作為基礎,不需要對樣品進行過多的處理,具有豐富的顯像方法,支持圖像分析和處理,具有價格較低的特點,在科研中占有穩(wěn)定的地位。
它們經常出現在高中、大學和科學研究所。顯微鏡是微觀世界、生物分子和工業(yè)材料研究的必要基礎和重要儀器。
這種幾乎是科研人員必備的儀器,從誕生到現在,只有400多年。
大約500年前,發(fā)明了簡單的玻璃放大鏡。
這種簡單的放大鏡是每個人小時候都玩過的玻璃凸透鏡,聚集陽光,中間比邊緣厚。將放大鏡放在標本和眼睛之間進行調焦?!昂唵物@微鏡”圖像可以通過增加角度放大并在視網膜上形成。
1600年,通過AntonvonLeeuwenhoek(即高中生物課本上提到的安東·馮·列文虎克的努力使這種簡單的顯微鏡(或放大玻璃)的性能達到了最完美的狀態(tài)。這種簡單的顯微鏡可以用來觀察單細胞的動物和一些更大的細菌。標本圖像由一個非常接近人眼的放大鏡顯示在標本的同一側,看起來大約10英尺遠。這個圖像是一個虛擬的圖像,不能被膠片捕獲。
自1600年以來,借荷蘭Janssen兄弟和意大利伽利略的努力發(fā)明了復式顯微鏡。這種顯微鏡最簡單的方法是由兩個凸透鏡組成,一個是物鏡,靠近標本,一個是目鏡,靠近用戶的眼睛。復式顯微鏡分兩步放大。物鏡將放大的圖像放入鏡筒中,然后放大物鏡投入的圖像,最后在我們的視網膜上顯示。
然而,早期的圖像技術還沒有開始,這促使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只能立即觀察到。如果你想展示你看到的微觀世界并與他人交流,你需要通過筆和紙以模仿的方式繪制觀察到的圖像。因此,繪畫已成為當時微觀工作者的必備技能。如何更方便地顯示顯微鏡也成為顯微鏡在未來發(fā)展中必須處理的問題。
同時,由于單目顯微鏡只支持單眼對準目鏡觀察,觀察者容易眼疲勞,這也成為顯微鏡發(fā)展面臨的第二個問題。
300年后,1879年,愛迪生發(fā)明了電燈。燈泡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顯微鏡的照明,特別是光源的亮度可以靈活調整。新光源的發(fā)明刺激了顯微鏡的發(fā)展,幾年后,蔡司光學顯微鏡工程師之一,創(chuàng)造了柯勒照明——使用分光棱鏡上的光信號,用戶可以通過兩只眼睛觀察,大大減輕了眼睛的負擔,提高了觀察的舒適性。同年,德國蔡司創(chuàng)建了雙眼顯微鏡,并逐漸取代了單眼顯微鏡的應用。
顯微鏡在20世紀70年代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到21世紀初,它已經進入了使用的高峰期。在光學成像效果取得重大突破后,人們將顯微鏡改進的重點放在獲取顯微圖像的技術上。人們再次離顯微鏡的光路信號,生成三目觀察缸,然后將拍攝和收集設備安裝在三目觀察缸上,以獲得顯微圖像。從那時起,顯微圖像照片已經成為每個人獲取原始信息的重要手段。與上述顯微圖像相比,這種獲取顯微圖像的方式更準確、更高效、更先進。
中國制造光學顯微鏡已有近70年的歷史。最早的制造時間是在抗日戰(zhàn)爭期間。嚴濟慈、錢臨照、林友寶等人在云南建立了一個小型光學車間,生產抗日后方教學的顯微鏡,由醫(yī)療和工程建設單位使用。解放后,國內重慶光學廠技術實力雄厚,鑒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(yōu)勢,光學顯微鏡國有工廠之間沒有技術或制造的秘密,很快除了上海光學廠、南京江南光學廠、重慶光學儀器廠、廣州光學廠、桂林光學廠等許多優(yōu)越的光學廠外,也有一定的知名度。
上海光學儀器廠,素有“東方蔡司”它被稱為中國最著名的光學工廠,并與德國蔡司-歐波相同(ZEISS-OPTON),徠卡(LEICA)等國際知名光學公司合作生產各種精密光學設備,確立了中國光學工業(yè)的系列化。由于許多內外原因,解體重組令人遺憾。到目前為止,光學顯微鏡仍被許多人使用和記住。
光學顯微鏡可分為生物顯微鏡和工業(yè)非活物顯微鏡。前者廣泛應用于生物和藥學領域,主要包括正置生物顯微鏡和倒置生物顯微鏡。通過添加其他一些功能模塊,還可以升級為正置熒光顯微鏡和倒置熒光顯微鏡。
工業(yè)非活物顯微鏡分類較多,如正置金相顯微鏡、倒置金相顯微鏡、專業(yè)偏光顯微鏡、體視顯微鏡等。由于體視顯微鏡放大率低,但景深大,立體感強,體視顯微鏡又稱低倍顯微鏡或宏觀顯微鏡。
金相顯微鏡
主要用于看不透明樣品,如金屬組織(銅、鑄鐵、合金等)、芯片半導體行業(yè)高倍檢驗、光伏產品或其它不透明材料。
分為正置金相顯微鏡和倒置金相顯微鏡。一般來說,用于金屬組織金相分析的倒置金相顯微鏡通常用于區(qū)分不同的樣品;看芯片半導體(形狀相對整齊)。
偏光顯微鏡
特殊用途的顯微鏡通常用于觀察單折射性或雙折射性物體,如巖層礦石、聚合物材料、淀粉偏光、液晶偏光等。
專業(yè)偏光顯微鏡只是正置的。而且專業(yè)偏光顯微鏡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操作臺是圓的,可以旋轉。
體視顯微鏡
由于倍率相對較低(視覺范圍較大),顯示非常三維,工作距離長(鏡下操作),常用于生物解剖、晶體選擇或宏觀低倍觀察、種子觀察、植物害蟲防治、商品表面加工觀察、電子工業(yè)等,用于觀察相對較大的物體。
大多數觀察到的樣品都有共同的特點:樣品表面不均勻,倍率要求不高。
中央主物鏡光學系統和格林諾夫光學系統主要有兩種光學系統。
鏡光學系統是中央主體
優(yōu)點:光路系統支持添加偏光模塊/盈光模塊(支持多種觀察方法)等其他模塊,分辨率高(約0.5μm,放大倍數可達300倍)。
缺陷:景深不高。
格林諾夫光學系統
優(yōu)點:景深大,觀察圖像立體感強。
缺陷:屬于中低檔商品,適合宏觀觀察。
還有一些更高端的顯微鏡,如超景深顯微鏡、超高分辨率顯微鏡、共聚焦顯微鏡等,或在保證放大倍數的基礎上有更大的景深,或支持更高的分辨率(理論分辨率極限高于光學顯微鏡200nm)等等。
放大倍數范圍的目鏡組/物鏡組;
轉化器孔數、物鏡轉換方式;
移動載物臺的方式;
物鏡工作環(huán)境(干洗物鏡OR油系物鏡或其他)
物鏡工作距離;
顯微鏡成像分辨率;
顯微鏡支持觀察方法,如明場、暗場、偏光、盈光、微分干預等;
顯微鏡的顯像質量、目標細節(jié)等;